「控制慾」

3  

我們對許多事物會投射「喜歡」的情感,

但也會產生強大的干擾,

譬如想比其他人更突出,或希望別人照自己的話去作,

這就是所謂的「控制慾」。

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:

跟人說話時,

想要占上風,證明自己比對方更強。

即使並非要壓倒對方,

甚至想誠心聆聽對方說話,

為對方設想提供建議,

心裡多少會為自己「有能力提供建議」而陶醉;

也就是因為自己比對方優越而喜悅,

可能還隱藏著期待別人感謝的心情。



基於內心對他人的「控制慾」,

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傾向。

所謂「控制慾」,就是想確認自己比對方行,

希望別人照自己的期望行動或改變。

(看到這裡不知不覺地想:有人中槍了,呵呵)



如果深入思考「控制慾」的本質,

其實是出於「希望被愛」、

「想讓大家更愛自己」的心理,與幼兒相似。

控制的形態有很多種,其中最令人滿意的莫過於,

自己什麼也沒做,卻受到大家尊敬,

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,

想做的事情都會被優先處理。

最好大家都願意奉獻、敬愛自己。

「即使我不說你也應該去做。」

「就算我沒講你也該明白。」

「雖然我沒說出自己的感覺,

你也應該察覺得到,並且好好解決問題。」



如果覺得周遭的人都在關注自己,

並且自然而然為了我而行動,

可以說是徹底達到「控制」的效果,

的確令人滿意。

譬如學校老師要是受到學生尊敬,

只要一句「不要講話」就能讓教室安靜下來;

甚至連「安靜」都不用說,

只要一講話大家自然會專心聆聽,

覺得「很幸運能上老師的課」,心存感謝。

相反地,有些老師即使對學生怒吼,

教室裡依然一片吵雜。

想好好管教學生,

展現身為教室管理者的威嚴,

贏得學生尊敬,

卻毫無效果;因此陷入煩躁的狀態。

(吼~~~ 又中槍了,老母心結好重哪!!)

仔細想想「控制慾」究竟是什麼,

就是「大家都覺得我很重要,

費心察顏觀色,無條件地愛我」,

換句話說,就是希望藉此滿足自己的「慢」,得到快樂。

控制慾的問題在於:

如果一個人強烈覺得「即使我不講你也該明白」,

很容易落入不想用語言溝通,

自己生悶氣的境地。

心想「即使我沒講你也該邀我」的人,

不會直接表達「我想去」,

而是抱怨「你為什麼一直這麼忙」。

心想「即使我沒要求,你也該努力工作」的上司,

就會挑員工毛病「你怎麼連這種常識都不懂?」

每個人都在無意識間期待:

「有人會無條件愛我,瞭解我的心情」,

在不知不覺間說話就會兜圈子,

讓聽的人難以理解。所以這種期待幾乎都會落空。

其實每個人都是平凡脆弱的,

很難具備察覺他人感情的能力,

「希望得到無條件的愛」這種「慢」根本不太可能實現。

渴求不可能達成的願望,願望當然不會實現,

而人也因此感到焦慮,人際關係陷入疲乏。

要求無條件的被愛,

追求無所不知、無所不能的「全能感」,

反而會讓人更寂寞,感到無能為力;

接著又會氣自己逃避,結果反而痛苦加倍。



書名:小池龍之介教你不被情緒綁架的平常心:

接受自己,與自己和平共處的五段修練
平常心のレッスン
作者:小池龍之介
譯者:嚴可婷
出版社:漫遊者文化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jundercheng/products/0010611855?utm_source=jundercheng&utm_medium=ap-books&utm_content=recommend&utm_campaign=ap-201310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陌路知己(擊汐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